现代操作系统day6:进程间通信教程
文章目录
实现线程包的方法:
线程放在用户空间:
运行时系统:
一种介乎编译(Compile)和解释(Interpret)的运行方式,由编译器(Compiler)首先将源代码编译为一种中间码,在执行时由运行时(Runtime)充当解释器(Interpreter)对其解释。
具体方法:
线程在一个运行时系统的顶部运行,这个运行时系统是一个【管理线程的过程】的集合。在用户空间管理线程时,每个进程需要有专门的线程表,由运行时系统管理,用来追踪该进程中的所有线程。
if(线程引起本地阻塞){
/*调用一个运行时系统的过程*/
检查该线程是否必须进入阻塞状态
if(必须进入阻塞状态){
保存该线程的寄存器
查看表中可运行的就绪线程
将新线程的保存值重新装入机器的寄存器
/*只要堆栈指针和程序计数器一被切换,就运行新的线程*/
}
}
优点:
1)这样的线程切换比陷入内核快一个数量级(不需要陷阱,不需要上下文切换,不需要对高速缓存进行刷新)
2)用户级线程包可以在不支持线程的操作系统上实现,可以用函数库实现线程
3)允许每个进程有自己定制的调度线程算法(每个进程各自实现自己的线程在什么时候停止什么时候运行)
缺点:
进程间通信
进程间通信(IPC)不是中断
进程间通信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传递信息
2.如何确保进程间在关键活动中不会出现交叉
3.正确的顺序
同样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也适用于线程
竞争与互斥
竞争条件:两个或多个进程读写某些共享数据,而最后的结果取决于进程运行的精确时序
例如:两个进程都去修改原有数字,一个加,一个减,得到的结果却可能是只加或只减,而并非想象中的既加又减。
问题的症结在于,在进程A对共享变量的使用未结束之前,进程B就使用该共享变量
为解决该问题,就要实现互斥,使得
1)互斥:两个进程不能同时处于临界区中
2)不应该对CPU的速度和数量做任何假设
3)无忙等待:等待着的进程可以去睡眠
4)有限等待:不得使进程无限期等待进入临界区
临界区:对共享内存进行访问的程序片段
当一个进程在临界区中更新共享内存时,其他进程将不会进去其临界区,也不会带来任何麻烦
实现互斥
基于硬件的解决方法(仅适用于单处理器)
1.屏蔽中断
在每个进程刚刚进入临界区后立刻屏蔽所有中断(包括时钟中断),并在将要离开之前再打开中断
缺点:
1)对于多处理器的系统,其它CPU仍可以访问该共享内存
2)整个系统都会因此为你而停下来,影响了系统其他本应执行而且当前进程无关的操作
3)只能用于临界区很小的情况
2.锁变量(不可行)
缺点:
同样可能出现恰好在进程A锁变量之前,进程B被调度并提前锁了进程,无法解决竞争
3.严格轮换法(不可行)
缺点:
违反了“临界区外运行的进程不得阻塞其他进程”的原则
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法(复杂)
4.Peterson解法(两个线程)
#define FALSE 0
#define TRUE 1
#define N 2 /*进程数量*/
int turn; /*现在轮到谁?*/
int interested[N]; /*所有值初始化为0*/
void enter_region(int process);/*进程号是0或1*/
{
int other; /*其他进程号*/
other = 1-process; /*另一方进程*/
interested[process] = TRUE; /*表明所感兴趣的*/
turn = process; /*设置标志*/
while (turn == process && interested[other] == TRUE);/*空语句*/
}
/* 后调用enter_region的进程1会因为先调用的进程0把interested[0]=TRUE而陷入死循环,
直到进程0调用leave_region*/
void leave_region(int process)/*进程:谁离开?*/
{
interested[process] = FALSE;/*表示离开临界区*/
}
5.Bakery算法:(n个线程)
Bakery算法就像是去银行,每个进来的人都要取号,按照号码大小来先后服务。如果恰好两个人的号码一致,则根据两个人各自的ID(例如身份证号)的大小来比较。
这两种方法的缺点是:
1)需要忙等待
2)如果没有硬件的保证,软件解决方案都不可行
3)相对复杂
原子指令(单处理器或多处理器均可)
原子指令指的是利用特殊的指令——TSL指令或exchange指令,来实现互斥
TSL指令的特别之处在于,执行TSL指令的CPU会在执行完成前锁住内存总线,不允许其他程序读写该寄存器
/*单条TSL指令包含三步:
1)从某一寄存器中读值
2)判断该值是否为1(并返回真或假)
3)将该寄存器赋值为1*/
boolean TestAndSet(boolean *target)
{
boolean rv = *target;
*target = TRUE;
return rv;
}
实现算法:
//忙等待
//缺点:线程在循环的等待过程会不停消耗CPU周期
class LOCK{
int value = 0;
}
LOCK::Acquire(){
while(TestAndSet(value))
;//spin
}
LOCK::Realease(){
value = 0;
}
为了解决忙等待问题,可以把等待着的进程放到队列中,就可以把CPU让出来给其他进程使用。退出的进程还要进行唤醒操作,来使得等待着的进程再次判断(TSL)
//无忙等待
class LOCK{
int value = 0;
WaitQueue q;
}
LOCK::Acquire(){
while(TestAndSet(value)){
add this TCB to wait queue q;
schedule();
;}//spin
}
LOCK::Realease(){
value = 0;
remove one thread t from q;
wakeup(t);
}
但其实忙等待更好,因为不需要上下文切换,而上下文切换同样需要很大的开销
同理,可以将TSL指令更换成exchange指令,令LOCK初始值为0,每个进程都拥有KEY。
当Acquire时,进程自身的KEY赋值为1,交换LOCK和KEY的值,KEY=1时进入循环,KEY=0时跳过循环进入临界区
当Release时,LOCK=0
优点:
1)实现简单
2)容易扩展到N个进程
3)开销小
缺点:
1)忙等待可能会有较大开销;
2)while判断会去抢LOCK,而这是一个随机的过程,从而可能有饥饿现象(某个进程很不幸一直不能进入临界区);
3)会出现死锁(低优先级的进程一直不能进入临界区)
jieyannnhereCREAM发布了9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5 · 访问量 4527 私信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