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考点教程

2019-08-06 19:03:41

1.数据库的选择、投影和连接:

选择和投影一般就是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投影运算从表中选出表中选出指定的属性值组成一个新表。符合哪些条件就是选择,从表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行形成一个新表作为运算结果。

联接是由多个表合并成一个表(视图);

选择(Selection):选择是是弹幕运算,其运算对象时一个表。该运算按给定的条件,从表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行形成一个新表作为运算结果,选择运算的记号为σF(R),其中σ是选择运算符,下标F是一个条件表达式,R是被操作的表;

投影(Projection):投影也是单目运算,该运算从表中选出指定的属性值组成一个新表,记为:ΠA(R),其中A是属性名(即列名)表,R是表名;

连接(JOIN):把两个表中的行按着给定条件拼接而成的新表,执行顺序:自然连接->选取->投影

2.在关系模型中,关系完整性主要是指以下三方面:

(1)、实体完整性:所谓的实体完整性就是指关系(所谓的关系就是表)的主码不能取空值; 比如学生表的主码通常是取学号为主码

(2)、参照完整性:是指参照关系中每个元素的外码要么为空(NULL),要么等于被参照关系中某个元素的主码; 比如今天是9月2日是开学日,大学新生刚来报道,在学生表里,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来得及分配具体的班,所以这些还未来得及分班的学生教务处可以在学生表里的班级属性取空值NULL(空值代表“不确定”),而哪些已分了班的学生就必须取班级表里的某些属性,比如班级类别,即学生属于哪个班.比如取“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应用“等等. 参照关系也称为外键表,被参照关系也称为主键表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指对关系中每个属性的取值作一个限制(或称为约束)的具体定义.比如 性别属性只能取”男“或”女“ ,再就是年龄的取值范围,可以取值0-130 ,但不能取负数,因为年龄不可能是负数.

3.完整性控制目的在于保证数据库里的数据语意是正确的,和安全性控制一起属于DBMS提供的数据保护机制。完整性控制包括:完整性约束,并发控制,故障恢复。

完整性约束: 完整性约束是完整性控制的核心。DBMS要提供各种完整性约束的实现机构,保证对数据库的任何更新操作都不会破坏数据语意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并发控制: 并发机制不正确可能导致 脏读 、 幻读 和 不可重复读 等此类问题。 并发控制 的目的是保证一个用户的工作不会对另一个用户的工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措施保证了当用户和其他用户一起操作时,所得的结果和她单独操作时的结果是一样的。在另一些情况下,这表示用户的工作按预定的方式受其他用户的影响。

故障恢复: 故障恢复是第三种完整性控制。在应用系统中,数据库往往是最核心的部分,一旦数据库损坏,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 数据库恢复 越来越重要。使用数据库的过程中,由于断电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导致数据库出现一些小错误,比如检索某些表特别慢、查询不到符合条件的数据等。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往往是数据库有些损坏或索引不完整。任何 数据恢复 的方法都基于 数据备份 。

4.DBS(数据库系统)包含DB(数据库)和 DBNS(数据库管理系统)

5.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即,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

6.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ted):允许脏读,也就是可能读取到其他会话中未提交事务修改的数据。

提交读(Read Committed):只能读取到已经提交的数据。Oracle等多数数据库默认都是该级别 (不重复读)

可重复读(Repeated Read):可重复读。在同一个事务内的查询都是事务开始时刻一致的,InnoDB默认级别。在SQL标准中,该隔离级别消除了不可重复读,但是还存在幻象读

串行读(Serializable):完全串行化的读,每次读都需要获得表级共享锁,读写相互都会阻塞 。

7.锁的类型有三种:

共享(S)锁:多个事务可封锁一个共享页;任何事务都不能修改该页; 通常是该页被读取完毕,S锁立即被释放。

排它(X)锁:仅允许一个事务封锁此页;其他任何事务必须等到X锁被释放才能对该页进行访问;X锁一直到事务结束才能被释放。

更新(U)锁:用来预定要对此页施加X锁,它允许其他事务读,但不允许再施加U锁或X锁;当被读取的页将要被更新时,则升级为X锁;U锁一直到事务结束时才能被释放。

8.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概念

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对应于用户级,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反映了数据库的用户观。

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反映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观。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对应物理级,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是数据库的存储观。

想要 保证数据库物理数据独立性,则跟外模式无关,只需修改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 。

9.(1),Configuration接口:配置Hibernate,根据其启动Hibernate,创建SessionFactory对象;

(2),SessionFactory接口:初始化Hibernate,充当数据存储源的代理,创建session对象,SessionFactory是 线程安全的,意味着它的同一个实例可以被应用的多个线程共享,是重量级二级缓存;

(3),session接口:负责保存、更新、删除、加载和查询对象,是一个非线程安全的,避免多个线程共享一个session,是轻量级,一级缓存。

(4),Transaction接口:管理事务。可以对事务进行提交和回滚;

(5),Query和Criteria接口:执行数据库的查询。

当前页面是本站的「Baidu MIP」版。发表评论请点击:完整版 »